大学生创业案例:旋转在指间的“陶艺梦”

来源: 互联网

两个来自农村的90后大男孩,毕业后凑起来的创业启动资金不到5万块,却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昆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两个陶艺狂热爱好者,在大家云集的云南陶艺界名不见经传,却以勇于创新的锐气赢得业界前辈的肯定。又是一波大学生毕业创业的高峰期,回想起1年前,“爱雅陶艺”的两个创业者——朱**、杨伟正四处找房子,而现在,他们的陶艺工作室已经有模有样。

朱**是云南民族大学09级美术学陶艺专业毕业生,比他大一点的杨伟是云南师范大学09级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两个在普洱江城的家中“玩泥巴”长大的男生,在上大学以前从没想过要以此为生,直到2011年**次在云南省*届陶艺大赛中崭露头角。

2011年,云南省*届陶瓷艺术作品大奖赛举行。这次大赛,云集了刘也涵、谢恒、田波、李向阳、谭知凡等业界**,可谓竞争激烈。当时还是在校大学生的朱**,也带来了他的作品——《面具》,与陶艺**同台竞技。朱**的《面具》是一个中空的人物面具造型,它突破了传统面具平面和半弧形的模式,高约55厘米,*宽处直径约25厘米,夸张的手法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在面具图案设计上,朱**凭借自己对陶土的理解,融入了云南的东巴图腾文化元素、民族图案中蕨草的图案元素,并引入非洲木雕夸张的表现形式,使得传统与现代**融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正是凭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极富创新的设计,《面具》一举获得大赛铜奖。这一次获奖,让朱**对自己的陶艺作品信心大增,也正是这一次获奖,让他有了创业的念头。此后,朱**参加了很多比赛并频频获奖。作品《土陶靠椅》在“云南民族大学‘元盛杯’民族民间工艺品创新大赛”中获得*佳创意奖;作品《卷边荷叶茶盘》在“云南省*届大中专院校师生旅游手工艺品和工艺设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2012年,大三的朱**用家里给的学费买了一台拉坯机、3吨陶泥、1辆电动车,约来高中同学杨伟,融入杨伟的艺术设计,两个人开始做一些陶艺挂件、手工艺品,然后用电动车拉着到昆工门口摆地摊。“那时一天可以卖一百来块钱。”朱**和杨伟一边学习,一边开始了他们的“地摊生意”,积累了*初的创业经验。

2013年,大四的他们持续创作,已经从原来的粗泥拓展向了更细腻的建水陶泥。朱**认为,做陶艺创作应该了解粗陶、细陶的不同特点,抓住每种材料的优点来展开创造,而不应该排斥不同种类的陶艺。就这样,他们的陶艺作品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设计上,都日趋成熟。

2013年7月,两位90后大男孩从学校毕业,东挪西凑,凑了不到5万块钱,毅然决定在昆明成立自己的陶艺工作室。“当时*头疼的是找地方,宽敞的地方租金贵,而我们的资金有限。”杨伟回忆。后来,他们通过网络找到了位于新河村的一个旧工棚,虽然那里破旧得没有一个完整的窗子,四壁漏风,但却足够摆放他们的气窑、原材料、拉胚机以及成品。于是,两个大男孩就在这里开始了真正的创业。

投稿作者:mobile_944671
首页 财富人物 文章详情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