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返乡创业 生态养鸡“啄”开致富门

来源: 互联网

9月15日,记者走进仪陇县永乐镇陈家沟村,沿着蜿蜒的水泥村道前往返乡创业者王大春创办的宏兴生态养殖家庭农场,村道路两侧树木葱茏,绿草茵茵,空气格外清新。还未到农场,远远地,就听到养殖场内一阵阵“咯咯咯”的鸣叫声。

一下车,就看到王大春正与妻子一起在院内忙着将几只鸡和一篮子鸡蛋装进设计精巧的包装盒中,准备发给南充的客户。随后,跟着王大春来到屋后的山坡上,一群群鸡三两成群的在核桃林下悠闲追逐、觅食、嬉戏,有的鸡还飞上树枝引吭高歌,为寂静的山村平添了许多生机,不时还能在草丛中见到几枚刚下不久还未来得及捡走的鸡蛋。

返乡创业搞生态养殖

初见38岁的王大春,皮肤黝黑,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斯文腼腆,但一说到他的生态养殖之路,王大春侃侃而谈。

王大春说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高中未毕业的他和许多同龄的农村孩子一样,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选择了外出务工挣*,去过广州,也闯过北京,主要是做装修工作。2003年,王大春与妻子刘蓉结婚,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让他决定要回到家乡创业。“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在大城市打工,一年到头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没几天,我和妻子不想一辈子在外打工,让自己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王大春告诉记者。

在家乡做什么呢?王大春在城市生活的经历,让他发现如今绿色、环保、生态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里面蕴含着*大的商机。而自己的家乡陈家沟村环境优美,林地条件好,空气、土壤***,饮用水质佳,是发展生态养殖的理想之地。

回家乡养鸡,王大春的家人一开始很不能理解。父母做了一辈子农民,深知务农的艰辛,一个农村小伙好不容易在城市有了些门路,而回到农村养鸡又能挣多少*?

但父母的反对并没有打消王大春创业的念头,相反,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创业前期准备工作中。2008年,王大春带着妻子回到了陈家沟村,东拼西凑投资20万元,在老家流转了20多亩土地,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发展生态养鸡。他白天和妻子搭鸡舍、圈围栏,晚上则在网上查阅学习生态养鸡等相关信息技术,随后又去考察生态养殖场学习生态养鸡技术,通过考察学习坚定了他发展生态养鸡的信心。

克服重重困难成规模

虽然陈家沟村环境优美,但交通非常落后,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要发展产业非常艰难。买材料搭建鸡舍、买粮食,都得靠自己肩挑背磨。“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产业,就要先修路。王大春回到家后,**件事就是动员村里的村民修路,到各家各户拜访,协同村干部做起了群众工作。*终,村民们统一意见:同意修路。

修路的问题解决了,王大春立即到广汉市购买了**批鸡苗,一共500只。在王大春眼里每一只都是致富的希望,然而,一开始他就遇到了不小的挫折。当鸡长到两斤多的时候,眼看就可以出栏销售了,但因为经验不足,把防疫球虫病的药量搞错了,导致大批的鸡突然死亡,面对漫山遍野的死鸡,王大春好像跌进了人间地狱。

还没开始养殖就遭遇亏损,****的王大春不得**次外出打工,*发展的本*,让妻子在家里带着两个孩子发展养鸡。两年后,一条崭新的水泥公路穿村而过,而在外务工的王大春资金也得到了缓解。他决定再次回到老家引进鸡苗,凭着一股干劲全身心地投入到养殖中。王大春把所有基础工程建下来,一算账,已陆续投入50余万元,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但开弓就没有回头箭。“只要用心去做,努力去做,哪怕是失败了也问心无愧。”他时刻这样告诫自己。

2013年,王大春创办宏兴生态养殖家庭农场。他认识到必须打破传统养殖观念,依靠科学,创新方法,才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初期,王大春常常外出学习养殖经验,购买了很多关于养殖管理、防疫防病的技术书籍学习,专注于实验“以草代粮”的生态养殖技术。

“他一个人经常待在林子观察鸡的生活习性,其他时间就在电脑前学习生态养鸡的技术,为了不让他分心、我要做鸡场里的活儿,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妻子刘蓉说道。

目前,他的鸡苗成活率基本达到95%以上,存栏2000余只土鸡,还建了雏鸡孵化室实现自繁自养,孵化了新品种芦花鸡2000余只,年产值30余万元。

投稿作者:mobile_944671
首页 财富人物 文章详情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