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打造虚拟故宫 简直太惊艳了

来源: 互联网

对于游戏很多家长都认为是孩子玩物丧志,但是有些人却会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喜欢的东西体现自己的价值。

15年后,当“95后”苏一峻带着他们团队的“微缩紫禁城”模型来到故宫展览时,他把自己对于故宫的“感情”归因于2002年的**次北京之行。“我当时**次来到北京,我妈领着我走进故宫游览参观。这次经历真的深深影响到我之后很多爱好跟兴趣。”

那时不到10岁的苏一峻从故宫回到家就想要在家里“用积木搭建一个紫禁城”。“但是无奈家里的玩具很有限,就只有寥寥数十块,怎么可能搭出来这么宏伟的建筑。”

如今,苏一峻在虚拟的电子游戏中完成了这个梦想。他带领一些网友在一款电子游戏中用大约三年时间搭建了完整的故宫模型,包括故宫主要建筑的内饰。今年11月底,这个虚拟故宫通过3D打印技术成为“微缩紫禁城”模型,在故宫博物院展出。而在网上,苏一峻更为“圈内人”所熟知的是另一个名字——喵奏。

今年11月底,这个虚拟故宫通过3D打印技术成为“微缩紫禁城”模型,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图中模型后的人即为“喵奏”。

今年11月底,这个虚拟故宫通过3D打印技术成为“微缩紫禁城”模型,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图中模型后的人即为“喵奏”。

曾经“烂尾”的“故宫项目”

喵奏创建微缩紫禁城的游戏,是一款高自由度沙盒游戏。玩家可以在三维空间内自由地**和破坏不同种类的方块以**建筑物,类似在虚拟世界中摆积木。虽然搭积木没什么难的,但如果真的要用积木建成一座故宫也并不容易。

2012、2013年间,喵奏开始接触到这款游戏。“*开始原本没想在游戏里干点什么事,不过看到有外国人造了很多很宏大的建筑,就想自己也来弄一个,但当时也没想要造故宫。”

这期间,喵奏加入了游戏中的一个“建筑师”团队,大家一起在游戏中造各种建筑。他告诉记者,2013年,“虚拟故宫”的项目实际就已经存在了,不过“当时还不叫故宫项目,只是团队内的另外成员做了三大殿出来,也没有很完整的计划说要把故宫建起来。而且中途暂停了好久,一直拖拖拉拉到2014年12月”。

随后,喵奏开始接手这个已经“有点烂尾”的“故宫项目”,要在游戏中建造紫禁城的想法逐渐清晰。他要负责把控整个项目的规划、建筑风格、比例、协调分工等等。

而具体到每一个建筑物,他会挑选团队内成员专门负责。“像太和殿,是找一个人负责修完的。其他大殿也类似,中和殿是另一个人负责,保和殿又是另外一个人负责。”

如此庞大的工程当然并不好操作。推倒重来对于喵奏团队来说算是家常便饭。

“太和殿我们重修了多次。**个版本是团队里另外一个成员做的,后来他离开了;然后我造了第二个版本的太和殿,大概修到去年10月,但觉得第二版也不够好,就让其他成员负责修了第三版,当时是我跟这个负责人协同,美术风格由我来把控,他负责结构。”

事实上,“宫内”的诸多建筑都经历过重建。“有时候会觉得不够好、可以做得更好就会重做了。我们修建的过程就是在不停地改,有的是**大改推倒重做,有的是微调。角楼我们都做过四遍,才觉得那种感觉是*协调的。”喵奏说。

全凭爱好“造故宫”

如今回忆起那段“一起造故宫”的时光,喵奏自己甚至都觉得“很神奇”。团队内部的人都是游戏玩家,平时**是凭着兴趣在“造故宫”。 “很多参与的人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我都不知道的。但每天大概晚上八九点,大家就准时会出现在游戏中‘造故宫’。大家没有工资,故宫也没有提供任何帮助,全凭爱好在做。”他说。

“那时我的生活节奏基本是——白天收集古建资料,看故宫纪录片;下午有的人就回来了,会做点工作;*重要是晚上,人比较集中也比较忙,通常就是这时候组织大家一起修。一般大家会从吃完晚饭8点开始修到12点前后。我们会先语音沟通工作,然后大家就各自开始修。”

喵奏告诉记者,团队中的成员很多都是学生,成员“进进出出”是一种常态,“有的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了,就逐渐淡出团队”。“我们虽然号称有120-150人,但那个数字准确的我真的不知道,因为来来去去有很多人进出这个项目,我也没有真正很好地去做一个统计。每个月能**有十人左右在持续输出(指造故宫)。当然有的人输出特别多,就是贡献特别大;有的人可能这个月在,下个月就被人顶替了。”

团队的成员其实一直在变动中。“当时好多人都嫌太难了。比如让一个人负责体仁阁,修到一半他‘跑了’,就要找别人再顶替。之前修角楼就是这样,我修了**版觉得不够好,就说重修吧,让其他人负责,*后顶替了四五个人才修好。”

险些夭折

困难还不只这些,中间也有一些事情差点让这个项目夭折。

高中毕业后,喵奏就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同时为了全身心投入到“虚拟故宫”的项目中,也并没有去工作。

2015年下半年,在父母的要求下,喵奏去了深圳的工业区做设计工作。“我去工作后,这个项目就差不多开始停了,没人指挥,大家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就不做了。”

“那时我每天早上8点上班要打卡,下午6点下班要打卡,晚上回到没有网络的寝室,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

在喵奏看来,“那些工业区都很无聊”,而且公司的一些问题让他觉得难以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要是真的做好这份工作就差不多要把整个青春就要奉献给这家公司了,我就一直问自己,这样做到底值不值,是不是这么有意义,能不能趁年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连续过了两三个月这种生活后,喵奏开始跟父母“摊牌”,“从上面说的这些道理说到我自己的想法”。“然后我父母就同意了,说你不想在那里工作就回来。”

喵奏坦言,能一直参与并完成“虚拟故宫”的项目,“*主要是靠我父母”。“他们还是比较看得开的。同时他俩不用我去**也能生活得还ok,这样就不着急让我去工作。如果要打几份兼职才可以做下去的话,一方面会很辛苦,另一方面也不能真正全心全意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项目中去。”

“整个故宫是我无声的老师”

从2015年喵奏接手紫禁城项目到2016年,B站上开始出现了完工的预告视频。视频中的紫禁城恢弘大气,从弹幕来看,不少网友已经“折服”。有网友留言说,怀疑自己和喵奏玩的不是一款游戏。

为了在游戏中将故宫用一个个方块还原出来,喵奏和他的团队参考了不少古籍。“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没有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任何资料,全都是靠我们团队经过两三年的时间不断搜索。”

喵奏团队利用卫星地图确定故宫内建筑屋顶的覆盖范围,从而“标注出建筑的大小和规模”。“在得知了屋顶覆盖范围之后,我们再通过数屋檐上的斗拱推出每个屋顶的大小和屋顶出檐的幅度。而柱子就直接是在斗拱下面,知道柱子以后,我们就可以逆推出整个梁架结构是什么样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把整个故宫做出来。”

梁思成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被认为是对修建“虚拟故宫”“用处*大的”一本书。“因为清朝所有的建筑样式其实都是严格遵守这本书所标示的很多规格和方式。”喵奏说。

“我们项目中还涉及非常多室内空间设计,我们查阅了《清宫叙闻》这本书,里面有大量描述室内装修是怎么样的,团队根据这些文字做了一定还原。”

喵奏直言,学习这些资料,让自己“对中国城市空间的设计”“有了跟在学校所能学到的知识的不一样的体会”。“而对于我这三年来说,我觉得整个故宫是我无声的老师。”

今年11月,喵奏受邀参加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传统文化×未来想象”数字文化艺术展。他和几名团队成员花了5天将这座“虚拟故宫”3D打印成实体模型,又用了15天给模型上色。

他告诉记者,布展时自己会在故宫工作到晚上。“那种夜晚故宫的感觉真的和白天不一样,晚上的故宫那种寂静与月色交融是白天难以遇见的景致。”

现在,喵奏正在做另外一个项目——迷你北京。他正在带领团队将“那个带有城墙的北京”在游戏中重建。他希望*终能够做出一个视频,将古老的北京、紫禁城以及他们的工作全景呈现出来。但由于“那个模型太精细”,“它需要导入到那些电影级的渲染器当中才能出来之前预告片的效果。但因为时长特别久,要消耗的费用已不是我们可以很轻易承担的”。目前他“还在联系一些有意合作的单位”。

想玩“故宫穿越”吗?

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一场由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分论坛引发各界关注,当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物遇上互联网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主旨演讲中展示了网上故宫的发展情况,故宫博物院今年把186万余件藏品全部在网上进行了公布,营造了一个更有互动性的虚拟故宫。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大量的人们不断把他拍的故宫照片博文,他的一些观点和我们共享的时候,他就可以在虚拟故宫里获得一块地,他不断增加积分。”

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故宫端门还建立起一个数字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故宫有很多空间人们进不去或没有时间进去,但在虚拟现实中,人们可以走进养心殿、走进三希堂、走进太和殿,人们在虚拟互动区可以坐在宝座上面,自己盖皇帝的印,自己批奏折。可以和大臣聊天,比如说*近我是不是胖了?大臣就会说不重不威。”

论坛中,许多文物保护单位和互联网企业都相互表示了合作的意向,国家文物局还与三家互联网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首页 社会民生 文章详情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