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恢复美丽容颜

来源: 互联网

到过杭州西溪湿地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是一个原生态的自然湿地,一个“活着的湿地”。你看,河堤**由河泥自然堆成,杂花、野草随意恣肆地在河畔生长,连护堤桩也是湿地里土生土长的柳树……

西溪湿地紧傍杭州市区,离大名鼎鼎的西湖只有四五公里远。在这样一个人口高度集中、工业高度发达的区域,她是怎样保持了天然的容颜?

科学规划,试点先行,力求**历史上*佳湿地生态

1600年前,西溪湿地已经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在“围湖造田”浪潮中,西溪湿地大量被侵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湿地的生态功能进一步退化:河道淤塞、水质变差。

近些年,西溪湿地实施综合保护工程,目标是以改善湿地水质、**湿地功能为根本立足点,**西溪历史上*佳湿地生态。

怎么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平衡?西溪湿地的做法是:科学规划,靠生态**生态。在西溪湿地保护性建设中,实行施工申报确认、生态保护巡查、责任追究等生态保护机制。因为没有先例,道路、桥梁、绿化、栈道、农居整*都小心翼翼,先局部试点,修改完善后再全面铺开。

西溪湿地自古以芦苇、柿林、梅花闻名,杨柳、翠竹、香樟等植物群落多姿多彩。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开始就遵循生态设计理念,这里的河堤,没有水泥、柏油、石块,**由河泥自然堆成。水壁由陡坡改为缓坡,利于湿生植物生长。这样的细节,在西溪一期工程中比比皆是。大量的芦苇、野茭白、菖蒲、狗牙根、结缕草等根系密集发达的植物,有效抵御着河水对堤岸的冲击;施工时精心规划与避让,湿地的几千棵柿子树全部留下。这些完整保留下来的数以万计的柿树、竹子、桑树及其他植物,固定着湿地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西溪湿地遵循生态需要,采用了多种类型的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生态型植物景观设计,河岸种植可以护岸的植物,以减轻波浪冲击,减少水土流失;种植繁殖快速、吸收能力强的水生植物,起到水质净化作用。观赏型植物景观设计,则主要是让游客观花、观叶、观景。

采纳村民建议用柳树桩护堤;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

游客在西溪公园内漫步时,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节:沿着堤岸有一排护堤柳树木桩,这些木桩长成一棵棵郁郁葱葱的柳树,与碧绿的水面交相辉映,成为一道新风景。

其实,当初的设计并不是这样。湿地公园内的塘堤都是泥质,改造时,不少沿岸的游步道需要驳坎。设计时,**提出用松木桩护堤,因为松木桩在水中不会腐烂。应该说,与用石头驳坎相比,用松木桩护堤高明多了。

但建设者并不满足,向居住在湿地内的村民求教。村民们说,松木桩虽然不会腐烂,却不能生根、发芽,建议用柳树桩护堤。柳树生命力旺盛,柳树桩是活桩,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生根、发芽,树根会抱住堤岸,水底下纠结的树根有利于泥鳅等生物生存。虽然这种原生态的驳坎方式成本高,但更能改善生态。建设者果断采纳了这个建议。

现在,西溪湿地通过加强原生态保护、地形整理、植被配置和生物安全管理等措施,**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及食物链,达到了保护和提升杭州动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目的,也为各类沉水、挺水、浮水和湿生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经监测,与2005年数据相比,西溪湿地的植被植物新增了453种,现为674种;昆虫增加了385种,现为862种;鸟类增加了92种,现为17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二级**保护动物15种,二级**保护植物4种,生态适生能力在不断加大。

投稿作者:mobile_944671
首页 美景美食 文章详情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